close

儘管麻將遊戲稱為「麻雀」,要1894年才有記錄,但從1875年起,已有類似名字及麻將牌具的記載。初期的麻將牌並無統一牌式,字牌與花牌之間可以有頗大差異,有些牌張似與十湖牌五星有關,又有些完全不見於其他紙牌或麻將牌。

  • 吉羅福的麻將牌(1875年或以前,一副148隻,另一副141隻以上)。現知首則麻將牌張記錄,來自美國人吉羅福 (George B. Glover) 的藏品。吉羅福是五口通商以後的美國駐華官員。他於1875年12月31日將十九種從中國帶來的遊戲用具贈予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[42],其中他給第十七種的註解為 Dominoes for playing "Snatching the House-Sparrow," 148 pieces,其中 "Snatching the House-Sparrow" 這個稱呼與早期麻將耍樂稱為「『叉』麻雀」[3]一事吻合。根據 Culin (1895b)[43]後來敘述,吉羅福還將另一副牌式相近的牌具捐贈給美國長島歷史學會博物館,而兩副牌都是吉羅福任職美國駐福州領事時所購。暫時未發現有官方文獻記載吉羅福曾任此職。由於有些舊文獻將各種領事(總領事、署理總領事、領事、署理領事或副領事)一概稱為「領事」,而且若同一地區有多名領事共事,可能只記錄官階或署任官階最高的領事姓名,因此吉羅福曾任福州領事一事,驗證有困難。然而,官方文獻記載吉羅福曾於1872年4月至1873年10月擔任福州海關稅務司,而暫時亦無其他吉羅福駐留福州的記錄,所以兩副牌有可能是他於這段期間內購得。按 Culin (1895b)[43] 敘述,第二副牌的三門序數牌與現代麻將相同,但其餘牌張為「東、南、西、北、中」各四隻、「東王、南王、西王、北王、中王、天王、地王、人王、和王」及「春、夏、秋、冬」各一,共141隻,另外還有額外數張(文章一處指兩張,另一處指八張)空白牌,但 Culin 並無說明它們是當白板用還是當備用。
  • 務謹順的麻將牌(1890年,140隻)。務謹順爵士 (Sir William Henry Wilkinson) 於一篇未曾出版的1890年筆記[44]內,記錄了他擁有一副稱為「中發」的牌具。按 Culin (1895a, p.140)[7]所載,務謹順這副牌乃購自寧波,並註解「中發」(Chung Fa) 的意思為 "hit and go"。這副牌的牌張基本上為現代麻將的子集,但無花牌,而且白板有八隻。
  • Culin 的麻將牌(1909年,143隻)。Culin (1924)[40]記錄了一副他於1909年從上海購入,「多多少少相當接近(後來的)麻將牌」(a set more or less closely approximating majong) 的牌具。從文章及其附圖所見,此麻將牌比現代麻將缺了白版,但多了三張稱為「文、武、摠」的牌,而八隻花牌名為「梅、蘭、菊、竹、琴、棋、書、畫」。

日本千葉「麻雀博物館[45]亦有以下麻將牌:

  • 公侯將相牌(年份不詳,152隻)。序數牌同現代麻將,但七隻字牌變為「公侯將相龍鳳白」,而且花牌有「梅蘭菊竹、漁樵耕讀、連中三元、指月高升」十六隻。
  • Babcock 初期輸入牌(1922年,144隻)。麻將遊戲流行中國以後,美國人 Joseph Babcock 將麻將牌輸入美國,後來在美國量產。博物館收藏的這副牌基本上與現代麻將相同,但七隻字牌為「東南西北龍鳳白」。
  • 遊龍戲鳳牌(1920年代,144隻)。序數牌同現代麻將,但七隻字牌為「遊龍戲鳳演劇白」,而八隻花牌為「名伶表演、古今趣史」。
  • 福祿壽牌(年份不詳,144隻)。基本上同現代麻將,但八隻花牌為「六郎掛帥、宋保招親」。

該館還有一副昇官牌(年份不詳,新華社電視有一節目[46]指為清代製品),它包含一個「莊」、四隻圓形棋「酒、色、財、氣」,及200隻牌張:

  1. 一至九級、一至九品、一至九功,各四隻(共108隻),
  2. 「春官、夏官、秋官、冬官、太師、太傅、太保」各四隻(共28隻),
  3. 「福祿壽喜、元亨利貞」各一(共8隻),
  4. 「仁義禮智勇、公侯伯子男」各一(共10隻),
  5. 花牌「楠杞梗梓、漁樵耕讀、虎豹象獅、鯉〔鱔鰋鰷〕、麟鳳龜龍、稻梁黍稷、琴棋書畫、笙管簫笛」(共32隻,方括弧〔〕內的字體未能完全識別),
  6. 白板(共14隻)。

這副牌的子集可對應現代麻將牌(第一類對應序數牌,第二類對應字牌,而花牌中的「漁樵耕讀、琴棋書畫」亦為前述一些麻將牌的花牌),但正如千葉麻將博物館指出,這副牌明顯有昇官圖的淵源,而且亦不知這副昇官牌的玩法與麻將有多大出入。「福祿壽喜」四牌與十湖牌五星有無關連,也是未知。

除了實際藏品記錄,亦有作家記述麻將牌式之演變。

  • 據徐珂於《清稗類鈔》(1916)所述,他當時的麻將牌,只有136隻,並無花牌,而且三元牌「中發白」的名稱與「龍鳳白」並存,而最初的麻將牌乃自馬弔牌演變而來,本來只得108隻(即只有序數牌),後來太平軍起事,「軍中用以賭酒,增入餅化、索化、萬化、天化、王化、東南西北化,蓋本偽封號也」。
  • 1934年加拿大《大漢公報》報導[47]報導,辛亥革命之前,麻將其中四隻花牌曾名為「樵漁耕讀」;革命之後,則一度改為「五族共和」;至中華民國廢除五色旗,又改為「禮義廉恥」。
  • 馬敘倫《石屋續瀋》(1949)[28]憶述,以前麻將牌只有一百零八張,四風牌為後來所加,初名為「公侯將相」,後改為「東南西北」。三元牌本來只有「龍鳳」或「中發」,白板只是供損失牌張時備用,後來才成為字牌。花牌最遲出現,且名目繁多,有「財神爺」、「貓食老鼠」,但不知他所謂「財神爺」到底是一隻牌還是三隻牌。據他所述,花牌既可作百搭用,亦可增加翻數。

以上所述的各副麻將牌,即使撇除牌張名稱上的小分別(例如「東南西北」與「中發白」曾經名為「公侯將相」與「龍鳳白」),各副牌的牌式無論是彼此之間,抑或與現代麻將比較,都有明顯差異,可見麻將牌從1870至1910年代,尚在成形階段。相比之下,1920年代的兩副麻將牌,牌式已等價於現代麻將。

相比晚清紙牌,麻將牌除了在牌式與物料上有變化,三門序數牌的名稱也歸於統一。根據大量清末民初的小說敘述,萬字門仍稱「萬」,但索字門則回復馬弔牌所用的「索」,放棄了後起的「條」,而文錢或餅門則改稱為「筒」,鮮有例外,不過現今中國大陸一些地方仍使用晚清紙牌的三門稱呼。「筒子」據徐珂所說,乃指銅錢中間的洞,而「索」則指穿起銅錢的索,不過這可能只是穿鑿附會,「餅」其實也可解釋成「銅」(銅錢)的口誤。

威尼斯娛樂城官網  http://cokee01.tze68.com

 


 黃金俱樂部.白金俱樂部.公博.7club.超級賓果.太陽城.撲克王

 

 

1   

 

儲值免匯費   全台唯一

 

24小時 線上客服 歡迎試玩

 

點數儲值方式 (即時入帳補點)

 

1.線上ATM匯款儲值

 

2.全國最大通路超商代碼繳費

 

(全省超商均有販賣點數!!,免列印帳單,快速方便)

 

 

1:1點數寶物出售 不限次數及額度 !

 

 

提供最快速的儲值 寶物出售服務 10分鐘快速到帳


 

 

還在辛辛苦苦忍住指尖的欲望嗎??

 

 

還在尋找安全!公正!公平!公開!的線上博奕遊戲嗎?

 

 

快來威尼斯娛樂城!! 媲美拉斯維加斯賭城級頂級享受!!

 

 

真人美女荷官為您服務!!~挑戰你的心臟極限!!

 

 

破表的刺激度!!不怕你贏,就怕你沒種玩!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還在等甚麼?!! 快來全台最大線上遊戲入口http://cokee01.tze68.com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鏝鈮'QUEEN 的頭像
    鏝鈮'QUEEN

    威尼斯娛樂城

    鏝鈮'QU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